【肝癌早篩大革新】華聯BioAsia首度發表肝癌甲基化基因檢測 找出癌症指紋ctDNA
沒有B肝、C肝,脂肪肝也增加臺灣人罹患肝癌比例,目前國內研發人員針對肝癌篩檢提出早篩預防的機制,利用少量血液檢驗出循環腫瘤DNA(ctDNA)特定位點基因甲基化程度,並搭配獨特肝癌甲基化預測模型專利技術,有望提高肝癌篩檢性能,讓沉默殺手「肝癌」及早檢出、及早治療,大幅提升病患治療及存活率。
ctDNA是癌症的身份指紋
肝癌檢測,所需的腫瘤DNA(ctDNA)是當細胞破碎或死亡時,會釋放細胞內各式各樣的DNA,讓它們游離於循環血液中,正常狀況下,這些游離物質會被巨噬細胞清除,但是當腫瘤細胞繁殖快過於清除速率,ctDNA有機會持續游離在循環血液中。華聯生技甲基化計畫研究員呂長益表示,目前已確認ctDNA是患者血液中游離的來自腫瘤的DNA,而且ctDNA屬於高敏感性、高特異性的腫瘤標記物,相當於腫瘤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「身份指紋」,因攜帶有與原發腫瘤組織相當一致的甲基化改變,因此可運用ctDNA對肝癌進行早篩。
當正常細胞癌化時,特定基因CpG區域會呈現高度甲基化狀態,會引起染色質結構、DNA構象、DNA穩定性,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,進而影響基因的轉錄與表達,並誘發癌症發展。DNA甲基化的異常是眾多腫瘤發生的里程碑事件,在腫瘤形成的早期就會發生,因此從是腫瘤早期診斷的理想標誌物,所以選擇合適的甲基化生物標記進行篩檢,有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與預後評估。
目前常見的 肝癌檢測 準確率高嗎?
肝癌早期診斷的常規檢查包括甲種胎兒蛋白(AFP)和腹部超音波(US),但不是所有的肝癌病人的甲種胎兒蛋白數值都會升高,這與患者腫瘤的大小、數量、特性等有關。臨床數據顯示,AFP診斷靈敏度在50至60%左右,漏診率為40至50%;超聲檢查仰賴專業人員的技術,讓篩檢效果與操作經驗有關,在早期診斷的靈敏度約只有33%。目前早期肝癌通常無明顯症狀,發現是通常已發展至晚期,讓患者5年存活率大幅下降。
肝癌甲基化基因檢測具有突破性的優勢
民眾需特別注意的是,全球共20億人罹患肝病,每年約有75萬新診斷病例,而亞洲罹患肝癌的比例是世界之最,而且肝癌在107年臺灣十大癌症死因中仍穩坐第二位寶座,目前唯有提高肝癌的篩檢才是預防肝癌的最佳方法,在傳統肝癌篩檢使用的工具α-胎兒蛋白(AFP)腫瘤標記及腹部超音波(US),恐怕無法滿足肝癌精準篩檢的需求。呂長益表示,肝癌甲基化基因檢測將肝癌早期診斷的靈敏度從50%提升至84.1%,可進一步實現精準醫學在肝癌管理的應用上,值得注意的是,在已罹肝癌受測者中,有近50%甲種胎兒蛋白(AFP)驗不出已罹癌的可能,但肝癌甲基化檢測(MPM)可驗出75% 的罹癌者。